书籍详情
《快速以太网》[48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快速以太网

  • 出版社:搜书文化京东自营店
  • 出版时间:1999-08
  • 热度:7012
  • 上架时间:2024-06-30 09:08:33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原版图书即非中国大陆地区出版社发行的图书,按照合法原始权利文件在大陆发行的图书;

2、“按需印刷”图书实行先下单后印刷的流程,接到并确认客户订单后开始印制;

3、“按需印刷”图书在接到并确认订单后,一般8-10个工作日(特殊情况除外)完成印刷、装订及发货等工作;

4、所有“按需印刷”图书均为出版社正版授权图书,原版原式印刷生产,属于正式出版发行的图书;

5、所有“按需印刷”属于个性化定制产品,客户付款后,不支持取消订单,请客户审慎下单;“按需印刷”图书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如有质量问题由印厂进行调换;

6、如遇出版社取消授权或出版物中出现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宪法和法规内容等原因,造成无法供货的情况,客服会联系客户取消订单并办理退款。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专门介绍快速以太网及其相关知识的书籍。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部分介绍了快速以太网的基础知识、节点剖析、快速以太网的中继器、帧、MAC和CSMA/CD、快速以太网的网络性能、帧交换、路由和协议等知识;第二部分介绍了怎样确定网络需求、快速以太网接口控制器、设计电缆线路、选择中继器、快速以太网交换机、路由器和使用网络管理等知识;第三部分是附录,分别介绍了快速以太网和以太网的比较、快速以太网的拓扑规则、在线资源、性能RFC、快速以太网的介质规范和一些常用术语。全书内容翔实,结构清晰,适合广大对计算机网络知识感兴趣的读者,尤其适合作为各类大中专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材。

目录

章 快速以太网基础1.1 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ing):一个定义1.2 快速以太网拓朴1.3 帧的发送和接收1.4 协议:通信的规则1.4.1 快速以太网的部件1.4.2 OSI参考模型第二章 节点剖析2.1 应用软件2.2 网络协议2.3 网络接口2.4 网络接口驱动程序2.5 驱动程序的软件接口2.6 协议软件接口第三章 快速以太网中继器3.1 拓朴规则3.2 中继器能做什么3.2.1 中继器的PHY3.2.2 数据库是包在线上传送的3.2.3 中继器功能详述3.2.4 包一级的错误处理3.3 II类快速以太网中继器3.4 I类快速以太网中继器3.5 介质类型和PHY3.6 节点到节点的操作3.7 有关100Base-TX和FX的其他内容3.8 自动协商第四章 帧:通信的基本单元4.1 帧地址4.2 地址和MAC4.3 怎样使用MAC地址4.4 长度/类型字段4.5 数据库字段4.6 帧校验序列4.7 其他MAC级的帧错误第五章 MAC和CSMA/CD:快速以太网的心脏和灵魂5.1 CSMA/CD是怎样工作的5.2 冲突5.3 为什么会发生冲突5.3.1 时隙间隔和冲突窗口5.3.2 时隙间隔和网络直径5.3.3 冲突窗口和网络性能5.3.4 残帧5.4 冲突检测和恢复5.4.1 中继器怎样协助冲突检测5.4.2 传输冲突恢复5.4.3 后退时间计算5.4.4 接收冲突恢复第六章 快速以太网的快速部分:网络性能6.1 大吞吐量6.2 网络利用率6.3 供给负荷与网络性能6.4 网络管理第七章 帧交换、路由和协议7.1 网桥7.2 帧交换机7.2.1 捷径交换7.2.2 准捷径交换7.2.3 存储转发交换7.3 混合网络速度7.4 混合设计7.5 拥塞7.6 全双工链路7.7 路由和协议第二部分 如何建立一个快速以太网第八章 确定网络需求8.1 规划网络8.1.1 确定网络的大小8.1.2 划分网络及确定工作组和/或部分8.1.3 确定企业的需求8.1.4 估计网络的增长8.1.5 开发网络管理计划8.1.6 实现安全性和可靠性8.2 工作组局域网8.2.1 财务部门的应付款8.2.2 工程组8.2.3 小型公司的销售组8.2.4 快速以太网和小型事务组8.3 快速以太网8.4 骨干网络8.5 企业网8.6 企业级网络的管理第九章 快速以太网接口控制器9.1 价格和性能9.2 驱动程序9.2.1 驱动程序的认证9.3 技术支持9.4 安装的简明性9.5 保证9.6 NIC网络管理9.7 NIC的种类9.7.1 基于服务器的NIC9.7.2 工作站NIC9.7.3 嵌入NIC9.7.4 移动NIC9.7.5 紧凑PCI9.8 NIC体系结构9.8.1 NIC芯片组9.9 网络接口9.9.1 启动ROM9.9.2 缓冲存储器9.10 适配卡总线体系结构9.11 PCI总线9.11.1 线性突发9.11.2 低访问响应时间9.11.3 总线控制和并发9.11.4 兼容性9.11.5 PCI总线的位宽9.11.6 EISA总线9.11.7 ISA总线9.11.8 ISA和EISA总线的兼容性9.11.9 PC卡9.11.10 CardBus9.11.11 总线传输模式9.11.12 其他硬件特征9.11.13 NIC介质的灵活性9.12 NIC特性集9.12.1 硬件认证第十章 设计电缆线路10.1 规划结构化的网络10.1.1 场所调查10.1.2 规划和设计阶段10.1.3 电缆安装和认证10.1.4 电缆线路的认证10.1.5 电缆线路的拓朴结构10.2 一个结构化电缆系统设计的元素10.2.1 建筑物入口10.2.2 设备室10.2.3 配线橱/通信室10.2.4 配线橱的元素10.2.5 电缆分配系统10.2.6 电缆标签10.2.7 配线橱布局10.2.8 配线橱的组织10.3 系统设级设计和电缆线路10.3.1 安全性10.3.2 服务10.3.3 流量10.3.4 可靠性和服务质量10.3.5 增长10.4 选择电缆介质10.4.1 升级到100Base-FX快速以太网10.4.2 什么时候使用100Base-FX10.4.3 保时使用100Base-FX或100Base-T410.4.4 100Base-FX何时与STP一起使用第十一章 选择中继器11.1 可层叠性11.2 可层叠式是如何工作的11.3 基于底板的hub11.4 II类中继器11.5 中继器的共同特征11.5.1 备用端口11.5.2 外部管理11.5.3 RMON支持11.5.4 端口控制11.5.5 全屏幕界面11.5.6 可下载的代码11.5.7 BOOTP和DHCP支持11.5.8 通过IPX的SNMP11.5.9 Telnet支持11.6 安全特性11.6.1 什么是窃听预防11.6.2 什么是身份强制11.6.3 什么是化名预防11.6.4 为什么这些安全特性是有效的11.7 智能上行连接模块第十二章 快速以太网交换机12.1 克服网络拓朴的限制12.2 性能和分段12.3 单结点的性能12.4 交换机的种类12.4.1 工作组交换机12.4.2 桌面交换机12.4.3 10/100工作组交换机12.4.4 部门交换机12.4.5 骨干交换机12.4.6 企业交换机12.5 交换机性能12.5.1 大测试12.5.2 其它性能测试方法12.6 交换的问题12.6.1 漏斗的问题12.6.2 扩展问题12.6.3 反压12.7 交换机的共同特征第十三章 路由器13.1 路由还是交换是一个问题13.1.1 连接路由器13.1.2 广域网链路路由器13.1.3 与其他LAN技术的集成13.2 连接到Internet第十四章 使用网络管理14.1 使用基于MIB-II接口的管理14.2 MIB-II扩展14.3 以太网特有的MIB14.4 测量交换拥塞14.5 使用RMON基于网络的管理14.5.1 第1组:以太网统计数据14.5.2 第2组和第3组历史记录组14.5.3 第4组和第10组:告警和事件组14.5.4 第5组:主机组14.5.5 第6组:前N个主机组14.5.6 第7组:矩阵组14.5.7 第8和第9组:筛选和包捕获组14.5.8 RMON:真实情况14.6 基线校对和网络性能14.7 MIB浏览器附录A 以太网和快速以太网比较附录B 快速以太网拓朴规则B.1 模式1规则B.2 模式2规则附录C 在线资源附录D 性能RFC附录E 快速以太网介质规范E.1 100Base-TX介质E.1.1 MDI连接器E.1.2 第5类UTPE.1.3 第1型STPE.1.4 100Base-TX交叉布线E.1.5 100Base-TX电缆配置指导E.2 100Base-FX介质E.2.1 带宽E.2.2 低信号功率损耗E.2.3 保密性E.2.4 安全性和大小E.2.5 抗电磁干扰性E.2.6 MDI连接器E.2.7 光纤电缆介质E.2.8 100Base-FX交叉布线E.2.9 100Base-FX电缆配置指导E.3 100Base-T4介质E.3.1 MDI连接器E.3.2 100Base-T4交叉布线E.3.3 100Base-T4电缆配置指导E.3.4 PCSE.3.5 8B6T编码方式E.3.6 PMA子层E.3.7 100Base-T4数据编码附录 EIA/TIA双绞线电缆规范F.1 ELA/TIA标准选择F.1.1 第1类F.1.2 第2类F.1.3 第3类F.1.4 第4类F.1.5 第5类F.2 其他快速以太网电缆架设F.2.1 IBM第1型STP电缆F.2.2 光缆F.3 安装和维护F.4 ELA/TIA布线指导F.5 电缆架设测试附录G 术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