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随意搜寻》[44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随意搜寻

  •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10
  • 热度:7028
  • 上架时间:2024-06-30 09:08:33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内容简介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我们如何找到出路?在纷繁交错的信息流中,我们如何筛选出想要的信息?既然Google已经魔法般地将正确答案呈现在我们面前,为什么信息架构的方式依然重要?
  《Web信息架构》的作者Peter Morville,用了10年时间回答以上问题。《随意搜寻》是一趟奇妙的旅程,让未来触手可及: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能找到任何人、任何东西。这本书即是路线图,也是信息时代的“玛雅预言”,它解释了在普适计算和互联网的交叉路口,搜索和寻路技术对经济、文化产生的冲击。当今社会的注意力在转向个体智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随意搜寻》为我们描绘了一条新路径,贯穿了营销和设计的崭新蓝图。
  《随意搜寻》充满洞察力,将为你揭开一个全新的世界,它可能改变你的思维方式,改变你的目的地,改变你的目标,甚至改变你的人生。

作者简介

  Peter Morville是互联网行业知名的信息架构专家,曾被誉为“信息架构之父”,他还是Semantic Studios的总裁。Semantic Studio是一家关于信息架构和可寻性的咨询公司。他有近二十年的咨询经验,为AT&T、IBM、Microsoft、哈佛商学院、Internet2、Procter & Gamble、Vanguard、雅虎等公司提供建议。Peter被誉为信息架构学之父。此外,Peter还是《Web信息架构:设计大型网站》的作者之一(另一位是Louis Rosenfeld)。这本书是信息架构领域最畅销的书籍。
  Peter是密西根大学信息学院教职员,也是信息架构研究所的顾问董事。他在国际会议中发表演说,文章被发表在各大主流出版物中,包括《商业周刊》《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MSNBC》和《财富》。

目录

序(你现在在这儿!)
辨识本书的内容范围、目的、结构和受众。

第一章 失物招领
解释了可寻性和可寻物件的定义、示例和故事。探索了环境可寻性的价值和重要性。关键词:Treo、GPS、RFID、长尾理论。

第二章 寻路简史
将动物和人类在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中的导航方向,连接到21世纪的跨媒体寻路方式中。关键词:海龟、迷宫、地图、迷雾之岛、隐喻。

第三章 信息交互
透过进化心理学的镜头,窥视现在的信息搜寻行为。关键词:幂次法则、适切性、误查、闲聊。

第四章 紧密交织
探索可寻性、可寻物件、寻路与"人机合一"的普适计算。关键词:可吸入、万用件、隐私。

第五章 推与拉
描述可寻性和Web正在转变市场的形式,重塑市场规则。关键词:香蕉、垃圾邮件、搜索成本、个性化

第六章 社会语义网络
通过把知识本体、传统分类法、大众分类法放置到不同情境中,在社交软件与语义网络的鸿沟上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关键词:标签、流行度、权威性。

第七章 启发决策
穿越人工智能、非理性决策、人类行为的混乱层级,并做出总结。关键词:迷宫、记忆、新大脑皮层、颜色。

精彩书摘

  世界各地的桌面电脑和移动设备都能访问它。Google关键词搜索功能的出现,让每条食谱都变得独立、可寻。用户不必先访问一个大集合(比如,读一整本食谱),就可以获取单个菜肴的烹饪方法。实际上食谱变成了另一种东西,我们可以称其为线上烹调书,或是菜谱全集,抑或是食谱存档。或者,可能它是一个带有品牌名的网站,比如,epicurious.com。Google甚至能搜索出各种奇怪的真实案例,包括食谱近况、食谱小屋、食谱大陆。Web正在混淆我们的分类概念。食谱依旧存在,但纸张已幻化为比特。技术和分类纠缠不清。书、电视、Web,媒介塑造了我们体验信息的方式。媒介的属性和使用情境塑造了定义信息的方式。
  摩尔定律残酷地驱使电脑处理器更快、更小、更廉价,催生了媒介的多样繁荣。这片繁荣下暗流汹涌,我们的困惑只不过是沧海一粟。现在,Google和万维网主宰着信息的宇宙。明天又会不同。在我们翘首展望之前,最好回顾一下穆尔斯提出的平行宇宙和信息检索。
  信息检索
  Information Retrieval
  1948年,穆尔斯创造术语“信息检索(information retrieval)”时,字母信息穿孔卡片是当时盛行的技术。这种卡片由IBM的Henry P Stamford在1896年发明。人们可以通过这种边缘有凹槽的打孔卡片,去搜索保险记录和图书馆元数据集合。

前言/序言

  推荐序
  我的技术能力虽不差,但绝对不是最好的。许多技术能力比我好的人,却可能没有获得比我更好的机运。如果要我总结一下原因,我想他们的问题可能出在findability(可寻性)上。
  findability就是“被人找到的能力”。光靠能力说话是不够的。当别人根本接触不到你、听都没听说过你这个人的时候,他们怎能知道你的能力?这凸显出findability的重要性:先能被找到,然后才有机会。
  在这个一切都泛滥的时代,除了人之外,公司、商品、手机应用……一切都需要findability。手机应用刷榜,为的是findability;歌手买榜,为的是findability;网站做SEO,为的是findability;竞价排名,为的是findability;就连用心经营微博粉丝,终究为的也是findability。
  我深知findability的重要性,所以当我得知《随意搜寻(Ambient Findability)》在美国出版的时候,我主动跟出版社要求翻译这本书。我翻译的繁体中文版于2006年底于台湾出版。我想要翻译这本书的原因,除了主题让我感兴趣之外,作者也是一大诱因。
  本书作者Peter Morville的专长是搜索,他最有名且最重要的书是《Web网络架构:设计大型网站》,这本书是信息架构领域的基石。或许是为了走进普罗大众,Peter Morville后来写的这本《随意搜寻》改走广而泛的路线,没有太多技术与理论,一般人都可以阅读。不管你是在技术、营销、管理,或任何领域,这本书都适合你。
  《随意搜寻》是一本有趣的读物,但我必须提醒读者,这本书偏哲学,而不是偏技术 。它会引起你的思考,但不会告诉你怎么做。如果你要的是一本行动指南,这本书并不适合。
  哲学类的书有个特点:你可能读完之后发现自己完全没收获,或者收获很大,这是两个极端。而你会走向哪个极端,完全取决于你是不是能思考,并将书上说的一切与你的生活经验做一个对照。我希望你也跟我一样,让这本书引导你思考,结合你的环境与经验,触发你的行动。
  ——蔡学镛
  中国银联移动支付首席产品架构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