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会无期·有趣就好:互联网之一孔之见》[64M]百度网盘|pdf下载|亲测有效
《后会无期·有趣就好:互联网之一孔之见》[64M]百度网盘|pdf下载|亲测有效

后会无期·有趣就好:互联网之一孔之见 pdf下载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 2015-01
页数 390页
装帧 精装
评分 8.5(豆瓣)
8.99¥ 10.99¥

内容简介

本篇主要提供后会无期·有趣就好:互联网之一孔之见电子书的pdf版本下载,本电子书下载方式为百度网盘方式,点击以上按钮下单完成后即会通过邮件和网页的方式发货,有问题请联系邮箱ebook666@outlook.com

编辑推荐

  ●一本极具跨界思维的互联网休闲读物;
  ●互联网生态、创新、创业及文化等热点话题大杂烩;
  ●袁岳、杜子建、周健工、查立、孔祥东、陈岚及刘润等写序推荐;
  ●内附“小希望之家小希望救命卡”。

内容简介

  《后会无期·有趣就好:互联网之一孔之见》为著名互联网创业导师孔华威先生发表在《张江》报上的几十篇因为不同的机缘成文于不同时间的“散发性文章”。不妨把这些文章称为“科技杂文”,因为它们虽然写的都是科技,说的却是哲理;虽然五花八门,但都立意深遂。书中的五个部分涉及了科技进化中最本质的问题——颠覆、创业、创新,观点犀利、文采荡漾,淋漓尽致地阐述了科技中的人文世界观和价值观。

作者简介

  孔华威,浙江新昌人,孔氏74代繁字,虽然自称老孔,但还是个“60后”。纯理工男,理论物理专业,本科北京大学、研究生浙江大学。任上海张江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上海中科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上海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IC咖啡创世发起人之一。 老孔的微博、微信,不是和人讨论儒学和新教孰优孰劣,就是在做科技创业布道。貌似很分裂,同一个人跨界着最传统的和最时髦的两个领域。但落到老孔身上,顺理成章,没有违和感。或许是由于其出身和教育背景,奠定了他善于跨界的基因。 老孔在上海创业圈已属前辈,有近10年的科技创业辅导经验,2011年度上海市优秀科技创业导师,同时他也是个资深投资人。现在,隔周三晚,他在IC咖啡主持他于2008年创办的Italk沙龙,坚持着科技创业布道,吸引了大量科技创业粉丝。 著作:《创新生态――让企业互相吃起来》《数字货币的崎岖进化》。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对 IT 和互联网的关注与研究,这是老孔的专业,也是他的爱好。只是与很多专业技术人士不同的是,老孔在社交状态里分享的 专业知识和进行的专业交流,远多于这类专业人士在实验室和办公 室里花的功夫。
  所以,我要说,今天大家看到这么多看起来细碎但非常通俗有趣的观察、透视和分析,是很多专业人士不会去做甚至不屑于做的, 而老孔却做了,这说明他虽身在浦东张江,但还真不是传说中的张 江男。对于很多普通的互联网 IT 技术外行来说,这样细碎、趣味且形象的内容分享还是很有价值的。
  互联网时代的人们的意识与表达方式本来就有快节奏和细碎化的倾向。所以,人们都希望能够快速地获得信息、处理信息并且把非系统的想法进行快速的表达。这种状态甚至成了网络、博客的写 作风格,因此大家看到的老孔的文章,既说明他“ 浸淫 ”网络文化之深,也说明他的文章风格能匹配网络主流群体的交流风格。
  看来,老孔还是 90 后啊! 所以,我也不敢把写在前面的这些话写太长了,免得我与老孔的辈分拉得太开。我要给大家的建议是,想理解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这类热词的真义的话,请参考本书,尤其是如果你不是和 老孔学同一个专业的话。
  ——袁 岳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

目录

第一辑颠覆不确定的后会有期
01.网络是一种世界观
02.失控的新世界:KK给我的三个开悟
03.扎克说:“你必须善良!”
04.确定
05.广告驱动世界
06.平台经济和平台企业
07.计算、算计与智慧
08.“下沉”的互联网
09.宽带就是低碳经济
10.迎接“处可逃”―献给Facebook
11.网络静悄悄
12.出版社是卖纸的

第二辑挨踢(IT)新名字的云里雾里
13.美丽大数据
14.行不动的大数据
15.移动互联网的预言
16.我的手机我的网
17.不打电话
18.APP的三个推论
19.微博的未来
20.星巴克和云计算
21.云在天水在瓶
22.迷茫云计算
23.场景计算(Context-AwareComputing)
24.开源云(Ocloud)
25.物联网的“烈火”和“青烟”
26.不得不说电子书
27.内容产业:消费还是享用?
28.“鸟叔”和斯库特布劳恩
29.位置产业

第三辑创业金闪闪的草根逆袭
30.蓝领、白领、大师―与李院长聊天
31.价值追问
32.层面和局面
33.创业间道
34.“活着”创业
35.有钱才品牌?双汇的启示
36.向上看,向下看
37.双赢免费
38.邓亚萍的“木桶”
39.请你告诉我,我的需求是什么
40.创业四问“NSDB”
41.为谁解决啥问题?
42.四轮拉杆箱和iPhone
43.创业团队之“3C”
44.创业团队之TeamLeader

第四辑山寨微创新的野蛮生长
45.硬件开源新山寨
46.原始创新和微创新
47.狗命
48.与狼共舞
49.“拖拉机”产业链创新
50.珍珠项链和企业网
51.员外和长工
52.乔布斯的单价
53.仰望乔布斯
54.遍地天使:武平在哪里?
55.小米是Google
56.BYD的开放汽车
57.“3Q”看热闹
58.不知道的成本
59.八十公里慢汽车

第五辑赛博一切皆有可能
60.祈祷,为Android的免费!
61.去看《阿凡达》
62.买一台3D打印机吧
63.以休闲为目的
64.智慧城市新视角
65.“新四化”的三元结构
66.市场社会:马诺和唐骏
67.半成品时代
68.一直没有到来的NOTE
69.科技与文化谁融合谁
70.偏执和开放

精彩书摘

  比如10个人开会。假设每个人自身的智力和可能的贡献都是1,单向的连线计分0.5,双向的计分1。那么一个完全开放的会议,或者说Web2.0的会议,每个人参与其中的讨论,贡献自己的智慧,其价值是10×10=100;如果其中有3个人开小差,没认真听也不发言,那么这个会议的价值就变成了7×7=49;如果1个人发言,9个人听,然后解散,那么这个会议的价值最多是10,如果有3个人没有听的话,会议价值就只有7。我们经常听到人们在抱怨社会的某种现象,殊不知,这些现象就像一个会议的共识。我们要成为参会者,就是要加入这个网络;要在这个网络中发挥价值,那就要把自己的观点让其他参会者了解,而且得到他们的反馈。这就是网络精神:平等、开放、激活(active)。从这个意义上看,您的网络价值是多少?独善其身远远不够,要成为网络的一个节点,要建立双向连线,这样才能兼济天下!
  ……

前言/序言

  上了北大物理系,惹了俩病:一是批判性思维,凡事会问“为什么不”;二是找寻基本规律,凡事要揪为什么,以及为什么的为什么。
  学非所用地遭遇计算机、信息技术、互联网以后,毛病依旧,所以对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虚拟化、Web1.0及3D打印等很多诸如此类让人云里雾里的概念,有了很多的“一孔之见”,而且为自己这些所谓“见解”,定下三原则:第一原则是技术上要专业,别贻笑大方;第二原则是商业上要洞见和预见,别人云亦云;第三原则是“必须有趣”。
  实际上第三个原则对前面两个原则产生了很大的制约性,或者说变成了前两个原则的原则,“必须有趣”见诸于文章,就是内容和形式。形式的有趣,是强调发散,是散文的、杂文的、嬉笑怒骂的,每篇文章是一次Brainstorming;内容的有趣,是有犀利的观点,不求四平八稳,但求“霸气侧漏”。
  观点要犀利,又能站得住脚,就必须有坚强而自洽的支撑,就像经典物理有牛顿的三大定律做支撑,我也有“孔氏三观”做支撑。
  世界观:“一孔之见”的世界,是一个不确定的生态网络,网络上的点是人、老虎、狗尾巴草、埃博拉病毒、Android软件、变形金刚。链接他们的是食物链,是无限网络,是数据流量。
  价值观:法律解决了“是非分明”,所以谈价值观只局限在合法的“是”的范围。价值观体系是价值的排序,计算价值的公式是“用户数×ARPU”,也即你提供的东西有多少人享用或消费了,他们每个人获得的好处几何。
  人生观:人生苦短,所以必须及时提供独特的价值。比如,看完别人的文章,“点赞”;“一孔之见”的“千字文”,要邮件给尽量多的朋友;开公司多雇人,提供肩膀让人踩,让他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比如,生产有用的产品,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这三观,有儒家思想在里面,谁让我有孔家血缘。小小的浙江省新昌县井塘村—家谱里有记载—是第51代孔万忠的小儿子孔千义开始繁衍的。提供这样的背景,也是为了您的“有趣”。
  还有一个有趣的提示,就是有关小孔成像的有趣实验:一边是一个白色屏幕,一边是一支点燃的蜡烛,中间用一个带圆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蜡烛之间。当这个孔直径为1厘米的时候,屏幕上出现的是一个圆的光斑,形状就是圆孔的样子。当这个孔直径为1毫米的时候,屏幕上出现的是一个倒的蜡烛火焰形状,这就是小孔成像,其解析原理是:光是线,或者更深一点,光是由一颗颗的光子组成;当这个孔直径变成零点几毫米的时候,屏幕上出现的是一个正的蜡烛火焰形状,这是光的衍射,其解析原理是:光是波。就是这一张有一个小孔的纸片,居然揭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
  这些物理啊,三观啊的“高大上”,就是为了铺垫这本小书中
  七十篇“千字文”的出场。这七十篇小文,因为不同的机缘成文于不同的时间,我集中两天时间,与“当时的我”做了一次笔谈,因此每一篇文字上续了一段“貂尾”,一是把文章的时间拉到现在,对对齐;同时也用上述的“孔氏三观”,把他们串成了五辑。
  如果允许,我倒是希望出版社在书中间打个“小孔”。这样会更加有趣。
  孔华威
  2014/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