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安全地理信息系统》[82M]百度网盘|pdf下载|亲测有效
《饮水安全地理信息系统》[82M]百度网盘|pdf下载|亲测有效

饮水安全地理信息系统 pdf下载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8-09
页数 390页
装帧 精装
评分 8.5(豆瓣)
8.99¥ 10.99¥

内容简介

本篇主要提供饮水安全地理信息系统电子书的pdf版本下载,本电子书下载方式为百度网盘方式,点击以上按钮下单完成后即会通过邮件和网页的方式发货,有问题请联系邮箱ebook666@outlook.com

内容简介

  《饮水安全地理信息系统》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饮水安全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新理论、应用方法、编程思想与发展趋势,以及在饮水安全评价、饮水与人体健康、饮用水水源地、饮用地表水、饮用地下水和饮水管网方面的应用和开发实例。
  《饮水安全地理信息系统》内容丰富,范例典型,可作为工程建设指南,也可作为大专院校地理信息科学、水文水资源、计算机科学、资源科学及水利工程等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水资源研究、饮水安全管理、城市规划、水资源行政管理、应用型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的技术人员参阅。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第1章 饮水安全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1.1 饮水安全问题
1.2 地理信息系统
1.3 饮水安全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第2章 基于GIS的饮水安全评价
2.1 基于GIS的城市饮水安全评价
2.2 基于GIS的农村饮水安全评价
2.3 基于GIS的饮水污染评价

第3章 饮水安全地理信息系统与人体健康
3.1 不安全饮用水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3.2 饮水安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GIS方法研究
3.3 GIS在饮水安全与人体健康关系中的应用

第4章 饮用水水源地地理信息系统
4.1 饮用水水源地空间分析方法
4.2 “3S”技术在饮用水水源地中的应用
4.3 水源地水质监测与评价地理信息系统开发

第5章 饮用地表水地理信息系统
5.1 基于格网GIS的饮用地表水质量评价
5.2 GIS与地表水水质模型WASP5的集成
5.3 基于GIS的饮用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5.4 基于GIS的饮用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5.5 饮用地表水监测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设计

第6章 饮用地下水地理信息系统
6.1 基于GIS和FEFLOW的地下水数值模拟
6.2 基于GIS的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空间规律
6.3 基于GIS的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6.4 BP与GIS耦合的地下水水质评价
6.5 地下水污染调查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设计

第7章 饮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
7.1 饮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7.2 城市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7.3 基于二三维一体化的城市给水管网空间分析
7.4 基于GIS的水务管网综合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7.5 基于GIS和GPS的供水管网巡检养护系统设计
7.6 基于移动GIS的供水管网信息采集与管理
7.7 基于GIS的供水管网水力模型拓扑结构更新
7.8 基于GIS的输配水系统规划
7.9 人畜饮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第8章 饮水安全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8.1 饮水安全信息查询系统的开发与设计
8.2 饮水安全应急响应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8.3 饮水安全评价与预测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参考文献
附录1 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2016年)
附录2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摘要)

前言/序言

  目前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广泛应用于饮水安全领域,包括饮用水水源及其环境保护、饮用水水质监测检验、饮用水供应系统管理维护、饮用水安全风险评估、饮用水水质与健康关联分析及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等。但这些研究和应用是碎片化的,缺乏系统的理论总结和方法概括。因此,系统地梳理和归纳GIS在饮水安全领域中的应用,形成饮水安全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方法体系,是地理信息分支学科发展的必然,是扩大和深化GIS在饮水安全领域应用的一个紧迫课题,也是本书出版的根本目的。
  本人多年来一直从事GIS在饮水安全领域的应用研究,积累了部分研究成果。为系统地梳理饮水安全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方法体系,交流学术思想,并将科研成果有效应用于课堂教学,将自己的部分科研文章重新整理,并借鉴同行专家和学者的科研成果编纂成书,供大家参考讨论。
  本书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饮水安全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最新理论、应用方法、编程思想与发展趋势,以及在饮水安全评价、饮水与人体健康、饮用水水源地、饮用地表水、饮用地下水和饮水管网方面的许多应用和开发实例。本书结合饮水安全地理信息系统的时代发展.吸收最新科研成果,力求创新,既注重其思想性、理论性和教育性,也注重其基础性、知识性和实用性,具有内容比较完备、结构比较合理、实用可操作和可读性强的特点。基本形成科学、完整的饮水安全地理信息系统理论框架和课程体系,符合地理信息科学课程教学的客观实际,有利于加强地理信息科学课程建设,提高学生将GIS应用于饮水安全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书涉及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等借鉴了一些学者和专家的成果,既有对别人理论和技术的借鉴、吸收与内化,又有自己的科研成果、感悟和思想。除了对参考文献中提到的所有学者表示感谢以外,作者特别引用和参考了以下各位专家和学者的理论、观点、方法和内容,在此专门列出,以示特别感谢。第1章引用了符刚和刘洪亮等的研究成果;第2章引用了翟俊、何强、肖海文和杨彦等的研究成果;第3章引用了杨春蕾、罗水莲和王若师等的研究成果;第4章引用了孙钰、洪运富、姜鑫、汪先锋、王京、王越兴和韦金喜等的研究成果;第5章引用了刘秀云、贾海峰、崔宝侠,钱胜、陈满荣、王俭、荆平和周兴全等的研究成果;第6章引用了田帅、刘国东、赵旭、周中海、许传音和蔡子昭等的研究成果;第7章引用了史义雄、于志斌、李海荣、吴科可、刘明春、刘炬、施银焕和蒋树芳等的研究成果;第8章引用了黄文彬等的研究成果。另外,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研究生余国良、武丹、孙嘉欣和马永强分别为本书的第2~4章和第8章的资料搜集和初稿写作做了一些前期工作,在此一并感谢!
  本书得到宁夏大学优秀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宁夏大学西部一流专业建设经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1661026)的资助,在此一并感谢!
  最后,感谢科学出版社编辑祝洁、徐世钊和其他工作人员为本书的出版付出的辛勤劳动。
  “书一旦脱稿之后,便以独立的生命继续生存了”(尼采)。但完成了最后一次书稿修改后,深觉惭愧。自己思考和研究了多年的“饮水安全地理信息系统”这个主题,由于成书匆匆,深感在结构安排、理论凝练、思路整理、体系构成和文字表达等方面都有所不足,囿于水平,书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