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E:ERP服务于哪些企业 1990年,美国加特纳公司(Gartner Group)分析员L.Wylie发表分析报告《ERP:下一代MRPII的远景设想(ERP:A Vision of the Next-Generation MRPII)》,第一次提出ERP这一概念。在其后的十几年里,ERP已经迅速发展到这样一个规模:2007年的ERP市场高达180亿美元(数据来自佳工网),成千上万家软件商与咨询公司在提供ERP产品与服务,数以十万计的公司在通过ERP完成自己的业务流程,数以百万计的用户使用ERP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但ERP的世界也因此而迅速形成一个百家争鸣的局面。人们从各自的视角阐述、发挥ERP这一概念,除了对它的名字——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规划)没有争论之外,对于ERP的定义,或者说联系在一起的ERP这三个字母所包含的内容,则是众说纷纭难以统一。在美国库存与生产管理协会出版的词典《APICS Dictionary》中,对ERP的定义每一版都不一样,引用时要注明是引自第8版、第9版还是第几版。即使是ERP概念的提出者加特纳公司,在随后几年里陆续发布的《ERP的功能性(ERP Functionality)》、《实现MRP II到ERP的跨越(Making the Jump from MRP II to ERP)》、《ERP:远景设想的定量化(Quantifying the Vision)》等报告里,对ERP的描述也不尽相同。可见ERP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概念。 阐述含义复杂的概念,中国古人有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就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剖析,比如程老夫子阐释中庸就是:“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ERP,我们也不妨效法先贤,一个字一个字地去分析其字面背后的含义。那么,在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一词中,第一个字母E,也就是Enterprise(企业),它真正的所指是什么? 1.1 什么是企业 企业,在百度百科中有这样的基本定义:在商品经济范畴,作为组织单元的多种模式之一,按照一定的组织规律,有机构成的经济实体,一般以营利为目的,以实现投资人、客户、员工、社会大众的利益最大化为使命,通过提供产品或服务换取收入。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因社会分工的发展而成长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