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35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

  • 出版时间:2009-08
  • 热度:11172
  • 上架时间:2024-06-30 09:08:33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内容简介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开创性地采用了“按照学生的思维、工程师的实用、教授的严谨”理念来编写和组织教材知识体现结构,由来自6个院校13名一线优秀大学教师参与缩写。书中使用大量图、表和例子都是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网络现象和普遍使用的网络软件和设备,配备了大量的习题和答案。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共分为理论篇、应用篇、安全篇、实训篇(独立成册)4篇11章,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概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技术、广域网接入技术、Internet基础知识,网络操作系统及应用、Windows 2003服务器的建立、组网技术、常用网络调试与故障调试,网络安全与病毒防护,实训篇单独成册。
本教材适用各个高职及高专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信息管理相关专业、经济类相关专业学生教学用书。

内页插图

目录

基础篇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1.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1.1.1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1.1.2 计算机网络基本组成
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3.1 按覆盖的范围分类
1.3.2 按拓扑结构分类
1.3.3 按传输介质分类
1.4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应用
1.5 数据通信技术
1.5.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1.5.2 数据传输的编码和调制技术
1.5.3 数据交换技术
1.5.4 数据传输技术
本章小结
习题

第2章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2.1 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
2.1.1 网络体系结构
2.1.2 网络协议
2.1.3 网络协议的分层
2.2 OSI参考模型
2.2.1 OSI参考模型的概念
2.2.2 OSI参考模型的数据传输过程
2.2.3 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2.3 TCP/IP参考模型
2.3.1 TCP/IP模型各层的功能
2.3.2 TCP/IP协议集
2.4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
2.4.1 OSI参考模型的缺点
2.4.2 TCP/IP参考模型的缺点
2.4.3 一种建议的参考模型
本章小结
习题二

第3章 局域网技术
3.1 局域网概述
3.1.1 局域网的主要特点
3.1.2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3.2 IEEE802局域网标准与以太网
3.2.1 IEEE802参考模型
3.2.2 IEEE802标准
3.2.3 以太网的概念
3.3 共享式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3.3.1 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控制
3.3.2 令牌环
3.3.3 令牌总线
3.4 交换式局域网
3.4.1 交换式局域网的提出
3.4.2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3.4.3 虚拟局域网
本章小结
习题三

第4章 广域网接入技术
4.1 广域网技术概述
4.2 常见的广域网接入技术
4.2.1 公用电话交换网(PSTN)
4.2.2 数字数据网
4.2.3 综合业务数字网
4.2.4 数字用户线路
4.2.5 公用分组交换网
4.2.6 帧中继
4.2.7 卫星通信技术
本章小结
习题四

第5章 Internet基础知识
5.1 Internet概述
5.1.1 Internet的定义与组成
5.1.2 Internet物理结构与TCP/IP
5.2 Internet地址结构与域名
5.2.1.Internet地址结构
5.2.2 域名
5.3 子网和子网掩码
5.3.1 子网概念
5.3.2 子网掩码
5.3.3 子网划分
5.4 Internet提供的功能与服务
5.4.1 Internet提供的功能
5.4.2 Internet提供的服务
5.5 Internet接入方式
本章小结
习题五

应用篇
第6章 网络操作系统及应用
6.1 网络操作系统概述
6.1.1 网络操作系统的定义
6.1.2 网络操作系统的发展
6.1.3 网络操作系统基本功能
6.1.4 常用网络操作系统简介
6.1.5 网络操作系统发展方向
6.2 WindowsServer2003系统安装
6.2.1 WindowsServer2003家族版本介绍
6.2.2 WindowsServer2003功能简介
6.2.3 WindowsServer2003安装
6.3 WindowsServer2003文件系统管理
6.3.1 FAT文件系统简介
6.3.2 NTFS文件系统简介
6.4 WindowsServer2003账号和组的管理
6.4.1 用户账户管理
6.4.2 组管理
6.5 WindowsServer2003远程桌面
6.5.1 远程桌面的功能
6.5.2 启动远程桌面连接
6.6 Windows的网络共享
6.6.1 共享磁盘和文件夹
6.6.2 共享打印机
本章小结
习题六

第7章 Windows服务器的建立
7.1 FTP服务器的建立
7.1.1 什么是FTP服务器
7.1.2 在WindowsServer2003系统中安装FTP服务组件
7.1.3 在WindowsServer2003系统中配置FTP服务器(1)
7.1.4 在WindowsServer2003系统中配置FTP服务器(2)
7.1.5 访问隔离用户模式FTP服务器
7.2 Web服务器的建立
7.2.1 什么是Web服务器
7.2.2 使用IIS6.0配置静态Web网站
7.2.3 使用IIS6.0配置ASP动态Web网站
7.3 DNS服务器的建立
7.3.1 什么是DNS服务器
7.3.2 安装DNS服务器
7.3.3 创建区域
7.3.4 创建域名
7.3.5 设置DNS客户端
7.4 DHCP服务器的建立
7.4.1 什么是DHCP服务器
7.4.2 在WindowsServer2003系统中安装DHCP服务组件
7.4.3 在DHCP服务器中创建IP地址作用域
7.4.4 在Windows XP系统中设置DHCP客户端计算机
7.4.5 在DHCP服务器中设置IP地址租约期限
7.4.6 在DHCP服务器中设置IP地址保留
7.5 流媒体服务器的建立
7.5.1 什么是流媒体服务器
7.5.2 在WindowsServer2003中安装流媒体服务器组件
7.5.3 在流媒体服务器中测试流媒体服务
7.5.4 在流媒体服务器中创建“点播-多播”发布点
7.5.5 在流媒体服务器中添加发布点单播公告
7.5.6 在Windows Media Player中播放流媒体
7.6 邮件服务器的建立
7.6.1 在WindowsServer2003中安装邮件(POP3)服务组件
7.6.2 在Windows2003邮件服务器中配置POP3服务
7.6.3 在POP3邮件服务器中创建用户邮箱
7.6.4.在WindowsServer2003系统中设置用户邮箱空间
7.6.5 在IIS6.0中配置SMTP邮件服务
7.6.6 使用Outlook Express通过邮件服务器收发邮件
7.7 代理服务器的建立
……
第8章 组网技术
第9章 常用网络高度与故障调试
安全篇
第10章 网络安全
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1)报文交换。对较为连续的数据流(如话音),电路交换是一种易于使用的技术。对于数字数据通信,广泛使用的是报文交换(Message Switclling)技术。在报文交换网中,网络结点通常为一台专用计算机,备有足够的外存,以便在报文进入时进行存储缓冲。结点接收一个报文之后,报文暂时存放在结点的存储设备之中,等输出电路空闲时,再根据报文中所指的目的地址转发到下一个合适的结点,如此往复,直到报文到达目标数据终端为止。报文交换特点:无呼叫建立和专用通路、存储,转发式的发送技术。
(2)分组交换。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又称包交换,与报文交换同属于存储/转发式交换。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于参与交换的数据单元长度不同。在分组交换中,计算机之间交换的数据不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传输,而是划分为大小相同的许多数据分组来进行传输,这些数据分组称为“包”。分组交换特点:无呼叫建立和专用通路、存储/转发式的发送技术、将数据分成有大小限制的分组后发送。
在分组交换中,根据网络中传输控制协议和传输路径的不同,可分为两种方式:数据报文分组交换或虚电路分组交换。
1.数据报文分组交换
数据报分组交换的特点如下: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可以由不同的传输路径通过通信子网;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到达目的结点时可能出现乱序、重复或丢失现象;每一个报文在传输过程中都必须带有源结点地址和目的结点地址;使用数据报文方式时,数据报文传输延迟较大,适用于突发性通信,但不适用于长报文和会话式通信。
2.虚电路分组交换
虚电路就是两个用户的终端设备在开始互相发送和接收数据之前需要通过通信网络建立逻辑上的连接,用户不需要在发送和接收数据时清除连接。在传输前,发送端先进行虚呼叫(VC),与接收端进行虚电路的建立。虚电路建立好以后,把报文的所有分组按照分组序号顺序发往目的端,由中间结点进行存储转发。到达目的端后,重新组合报文送给主机。虚电路分组交换有2个优点:一是分组按序到达;二是分组不需要携带地址信息,只携带少量的虚电路信号即可。
……

前言/序言

  21世纪是一个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和知识经济时代,网络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乃至思维方式,并对科学、技术、政治乃至整个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目前,政府、企业、学校、家庭上网已成为社会的共识与实践,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利用和掌握是当今大学生必备的能力;计算机网络课程由原来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程逐步变成了大学素质教育基础类课程;这一转变使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发生巨大的变化,由原来的理论性教学变成了应用为主导的技能性教学。
  本书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理论必须而且够用为原则,强化实践,突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创性地使用了“按照学生的思维、工程师的实用、教授的严谨”来编写和组织教材知识体现结构,由来自6个院校13名一线优秀大学教师参与编写。书中大量的使用图、表,将复杂的理论知识简明地表达出来,易于理解;书中的例子都是现实生活遇到的网络现象和普遍使用的网络软件和设备,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强。
  本书共分为理论篇、应用篇、安全篇、实训篇(独立成册)4篇11章,其中基础篇包括第1~5章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概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技术、广域网接入技术、Internet基础知识,应用篇包括第6~9章主要讲述了网络操作系统及应用、Windows 2003服务器的建立、组网技术、常用网络调试与故障调试,安全篇第10章、网络安全与病毒防护,实训篇单独成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