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传感网原理与技术计算机与互联网》[39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传感网原理与技术计算机与互联网

  • 出版社:互动出版网图书专营店
  • 出版时间:2014-05
  • 热度:10535
  • 上架时间:2024-06-30 09:08:33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书名:  传感网原理与技术|3770060
 图书定价:  39元
 图书作者:  李士宁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5/21 0:00:00
 ISBN号:  9787111459682
 开本:  16开
 页数:  244
 版次:  1-1
 内容简介
《传感网原理与技术》根据《高等院校物联网工程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和物联网工程本科专业的教学需要,结合传感网的**发展及其应用现状编写而成。主要内容包括传感网的概述,通信协议,数据管理技术,拓扑控制、能量管理、时间同步、节点定位等传感网关键技术,应用开发技术和基于TinyOS的传感网实验。本书侧重介绍传感网的基本概念和关键技术,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概念准确、图文并茂。
《传感网原理与技术》主要针对以下读者群体:①普通高等院校学习传感网课程的本科生,涉及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电子、通信和自动化等信息技术类专业;②开设传感网课程的高职高专生;③普通高等院校的硕士生、博士生,可将其作为了解传感网的入门参考;④工程技术开发人员,可将本书作为参考书。
 目录

《传感网原理与技术》
前言
教学建议
第1章 绪论 /1
1.1 传感网的起源与发展 /1
1.2 传感网的体系结构 /3
1.2.1 传感器节点体系结构 /3
1.2.2 传感网的网络结构 /4
1.3 传感网的核心技术 /5
1.4 传感网的主要特点 /7
1.5 传感网的应用 /8
1.5.1 军事应用 /8
1.5.2 环境监测 /10
1.5.3 医疗卫生 /12
1.5.4 智能家居 /12
1.5.5 其他方面 /13
1.6 传感网与物联网的关系 /13
1.7 本章小结与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14
习题1 /14
参考文献 /14
第2章 传感网通信协议 /16
2.1 物理层的协议设计 /16
2.1.1 IEEE 802.15.4物理层标准 /17
2.1.2 868/915 MHz频段物理层 /18
2.1.3 2.4 GHz物理层描述 /19
2.1.4 各频段通用规范 /20
2.2 MAC层协议 /21
2.2.1 传感网MAC协议设计原则 /21
2.2.2 IEEE 802.15.4 MAC /21
2.2.3 S-MAC /22
2.2.4 B-MAC /24
2.2.5 RI-MAC /25
2.2.6 实例:TinyOS MAC层协议分析 /26
2.3 路由协议 /29
2.3.1 路由协议简介 /29
2.3.2 分发协议 /30
2.3.3 汇聚协议 /32
2.4 传输层 /42
2.4.1 传输层的挑战 /43
2.4.2 可靠多段传输协议(RMST) /44
2.4.3 慢存入快取出协议(PSFQ) /45
2.4.4 拥塞检测和避免协议(CODA) /48
2.4.5 可靠的事件传输协议(ESRT) /50
2.5 6LoWPAN标准 /52
2.5.1 6LoWPAN简介 /52
2.5.2 6LoWPAN协议栈体系结构 /53
2.5.3 6LoWPAN适配层 /54
2.5.4 6LoWPAN路由协议 /55
2.5.5 6LoWPAN传输层 /55
2.6 ZigBee标准 /56
2.7 本章小结与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58
习题2 /58
参考文献 /59
第3章 传感网数据管理 /60
3.1 概述 /60
3.1.1 传感网数据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 /61
3.1.2 传感网数据管理系统的数据模型 /63
3.2 数据管理技术 /64
3.2.1 数据查询 /64
3.2.2 数据索引 /68
3.2.3 网络数据聚合 /72
3.3 实例:TinyDB系统 /77
3.3.1 TinyDB系统简介 /77
3.3.2 TinyDB的系统结构 /78
3.3.3 TinyDB系统组成 /78
3.3.4 查询语言 /80
3.3.5 TinyDB系统仿真 /80
3.4 本章小结与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84
习题3 /85
参考文献 /85
第4章 传感网关键技术 /87
4.1 命名与寻址 /87
4.1.1 基本原理 /87
4.1.2 地址管理 /88
4.1.3 地址分配 /89
4.1.4 基于内容和地理位置寻址 /90
4.2 拓扑控制 /90
4.2.1 概述 /91
4.2.2 功率控制 /92
4.2.3 层次拓扑 /96
4.3 能量管理 /101
4.3.1 概述 /101
4.3.2 能耗优化策略 /102
4.4 时间同步 /107
4.4.1 概述 /108
4.4.2 事件同步 /113
4.4.3 局部同步 /115
4.4.4 全网同步 /118
4.5 节点定位 /121
4.5.1 概述 /121
4.5.2 节点位置的基本计算方法 /124
4.5.3 测距定位 /125
4.5.4 非测距定位 /132
4.6 本章小结与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136
习题4 /139
参考文献 /140
第5章 传感网应用 /144
5.1 概述 /144
5.2?传感网应用设计基本原理 /144
5.2.1?设计因素 /145
5.2.2 架构设计 /146
5.2.3 硬件设计 /147
5.2.4 软件设计 /150
5.3 应用开发、部署与维护技术 /150
5.3.1 开发技术 /151
5.3.2 部署技术 /156
5.3.3 维护技术 /156
5.4 环境监测类案例:精准农业应用 /158
5.4.1 概述 /158
5.4.2 系统架构 /158
5.4.3 软硬件介绍 /159
5.5 事件检测类案例:反狙击系统 /162
5.5.1 概述 /162
5.5.2 系统架构 /163
5.5.3 软硬件介绍 /163
5.6 目标追踪类案例:警戒网 /165
5.6.1 概述 /165
5.6.2 系统架构 /166
5.6.3 软硬件介绍 /166
5.7 案例分析:金门大桥震动监测 /168
5.7.1 应用需求 /168
5.7.2 系统架构 /168
5.7.3 硬件设计 /169
5.7.4 软件设计 /171
5.8 光纤传感技术 /173
5.8.1 光纤传感器 /173
5.8.2 光纤传感系统组成 /174
5.8.3 光纤传感技术的应用 /175
5.9 本章小结与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175
习题5 /176
参考文献 /177
第6章 基于TinyOS的传感网应用开发 /180
6.1?典型的无线传感网开发套件 /180
6.1.1 MICA系列节点 /180
6.1.2 MICA系列处理器/射频板 /183
6.1.3 MICA系列传感器板 /185
6.1.4 编程调试接口板 /186
6.1.5 国内外其他典型的无线传感网节点 /187
6.2 nesC语言基础 /188
6.2.1 简介 /188
6.2.2 术语 /190
6.2.3 接口(interface) /192
6.2.4 组件(component) /194
6.2.5 模块(module) /197
6.2.6 配件(configuration) /202
6.2.7 应用程序样例 /207
6.3 TinyOS操作系统 /210
6.3.1 组件模型 /211
6.3.2 事件驱动的并发执行模型 /211
6.3.3 通信模型 /212
6.4 TinyOS开发环境搭建 /214
6.4.1 创建Ubuntu虚拟机 /215
6.4.2 安装Java编译运行环境 /216
6.4.3 安装必备工具 /217
6.4.4 下载并编译安装nesC编译器 /217
6.4.5 下载并安装TinyOS /218
6.4.6 下载并安装AVR交叉编译工具链 /218
6.4.7 测试TinyOS开发环境 /218
6.5 简单无线传输 /221
6.5.1 BlinkToRadio依赖的其他组件 /222
6.5.2 BlinkToRadio的执行过程 /224
6.5.3 内存所有权 /226
6.6 简单数据分发 /227
6.6.1 数据分发依赖的组件 /227
6.6.2 数据分发例程 /228
6.7 简单数据汇聚 /230
6.7.1 数据汇聚依赖的组件 /231
6.7.2 数据汇聚例程 /232
6.8 TinyOS仿真平台——TOSSIM /235
6.8.1 TOSSIM简介 /236
6.8.2 仿真库的编译 /236
6.8.3 仿真脚本的编写 /236
6.8.4 仿真例子 /238
6.8.5 高级功能简介 /240
6.9 本章小结与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241
习题6 /241
参考文献 /242
附录 《传感网原理与技术》实践教学大纲 /243
 编辑推荐
传感网原理与技术
李士宁 等编著
传感网是涉及多学科交叉的热点领域,它极大扩展了人们的知识获取能力,能够提供真实、有效、直接的信息,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传感网在国防、医疗、环境监测、城市管理、工农业生产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书特点:
内容源自深厚的研究和实践基础。本书作者具有丰富的传感网研究和应用经验,主持过多项传感网相关的***重点项目和省部级项目。本书的内容基于作者的研究和工程实践经验,既有理论系统性和前沿性,又有实用性,是一本理论和实践融合**的教材。
教材内容体系科学合理。本书在内容安排上,充分考虑到传感网的初学者,特别是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生学习传感网知识的需求,从传感网的各层协议、传感网的数据管理、传感网的关键技术到传感器网络的应用案例,层层深入,为学习者呈现出清晰的知识架构和学习路线。
叙述严谨,实例丰富。本书行文严谨,对概念、理论的介绍力求精准。同时,书中提供了技术的应用场景和案例,使读者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掌握传感网知识的基础上具备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开发和应用的能力。
教辅资源齐备。作者在教学建议中为使用本书开设传感网课程的不同类型高校提供了课时、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面的指导;每章后都给出了习题、进一步阅读的参考,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并不断拓展知识面;书中给出了实验项目和课程实验教学指导,有助于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本书还为教师提供PPT、习题答案等资源,方便教师教学。
前:
传感网是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多学科交叉特征。从事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等不同专业的研究人员均可从不同角度切入该领域,从不同技术层面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本书融入了作者多年来在传感网领域的科研、教学经验,依据物联网工程专业的教学要求安排内容,系统介绍了传感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并给出了典型应用案例,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体现了工程实践方面的成果。
后:
李士宁
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计算机系统与微电子系主任,物联网工程专业负责人,陕西省传感网与智能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传感器网络专委会委员。曾在电信科学研究院从事无线与移动通信技术研究10余年,主持开发了多种无线通信系统。主要研究方向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移动计算。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国防预研、省重大专项等项目,目前主要从事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精细农业中的应用研究。
勘误:本书51页第四段首句“如图2-41所示,”有误,请删除该文字,对造成的阅读障碍请广大读者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