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XP操作系统》[39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XP操作系统

  • 出版时间:2004-09
  • 热度:10316
  • 上架时间:2024-06-30 09:08:33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编辑推荐

  《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XP操作系统》主要为电大各专业学生编写,亦可作为各类成人高等院校学生和准备参加社会 举办的各种水平、等级考试的个人自学使用。

内容简介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向学习者传授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入门课程。其内容着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的设置不仅要考虑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更应当注重实用技术的应用。该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只有解放思想,不断更新和大胆革险陈旧、落后的内容,同时在一定程序上兼顾全局,才能使课程和教材具有更强和生命力,才能适应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知识不断发展的需要。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电大的公共基础课程,而理工、财经、文法等不同的科学生的知识基础显然有一定的差别、环境、条件和所学专业也不相同,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会使用微机实用微机软件,因此,在课程内容的编排及教学方法上尽可能地满足各种初学者的要求,模块化结构设计将在一定的程序上满足不同学习主体的学习需求。
  本系列教材主要为电大各专业学生编写,亦可作为各类成人高等院校学生和准备参加社会 举办的各种水平、等级考试的个人自学使用。

内页插图

目录

Windows xP操作系统
第1章 计算机基本知识
1.1 计算机的特性与组成
1.1.1 计算机的主要特征
1.1.2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1.1.3 计算机的软件组成

1.2 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1.2.1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1.2.2 现代计算机的发展

1.3 计算机的应用
1.3.1 文档和网页制作
1.3.2 图形图像处理
1.3.3 产品和科技演示
1.3.4 数值和图表分析
1.3.5 数据管理
1.3.6 信息和参考
1.3.7 网络互联与信息通讯
1.3.8 教育培训
1.3.9 休闲娱乐
1.3.10 帐目和财务管理
1.3.11 商业管理
1.3.12 科学计算

第2章 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2.1 计算机中的数与字符的表示方式
2.1.1 数制
2.1.2 数据表示——常用的信息编码
2.1.3 汉字输入法的简单介绍

2.2 计算机网络技术
2.2.1 计算机网络
2.2.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2.2.3 计算机网络和拓扑结构及分类

2.3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2.3.1 多媒体计算机的定义和分类
2.3.2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2.3.3 多媒体技术的前景展望

2.4 信息安全技术
2.4.1 网络信息安全
2.4.2 信息加密策略
2.4.3 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介绍

第3章 Windows XP基本操作
3.1 Windows XP简介
3.2 Windows XP的启动和关闭
3.3 鼠标器操作

3.4 图标和窗口操作
3.4.1 图标操作
3.4.2 “开始”按钮的操作
3.4.3 任务栏与驻留任务指示器的使用
3.4.4 窗口操作

3.5 菜单操作
3.5.1 菜单类型
3.5.2 菜单显示约定
3.5.3 菜单操作

3.6 对话框操作
3.6.1 命令按钮
3.6.2 选择按钮
3.6.3 列表框
3.6.4 文本框
3.6.5 选择框
3.7 使用中文输入法

3.8 获得帮助
3.8.1 启动在线帮助
3.8.2 使用帮助

第4章 文件及文件管理
4.1 “我的电脑”与“资源管理器
4.1.1 文件与文件夹
4.1.2 磁盘与磁盘驱动器
4.1.3 常用移动存储设备
4.1.4 启动资源管理器
4.1.5 资源管理器的窗口组成
4.1.6 窗口菜单命令

4.2 文件与文件夹基本操作
4.2.1 资源图标及其操作
4.2.2 创建文件夹
4.2.3 文件与文件夹的选定
4.2.4 文件与文件夹的复制和移动
4.2.5 文件与文件夹的更名
4.2.6 文件与文件夹的删除和恢复

4.3 查找文件
4.3.1 打开最近使用的文档
4.3.2 使用“开始”菜单查找文件
4.3.3 使用资源管理器(“我的电脑”)查找文件
4.4 共享文件夹
4.5 应用程序的启动

第5章 定制个性化工作环境
5.1 桌面设置
5.1.1 桌面布置
5.1.2 快捷方式
5.2 任务栏
5.2.1 任务栏自动隐藏和位置移动
5.2.2 快速启动栏添加/删除图标

5.3 显示设置
5.3.1 设置屏幕保护程序
5.3.2 设置显示主题

第6章 Windows xP常用附件
6.1 写字板与记事本
6.1.1 写字板
6.1.2 记事本

6.2 画图
6.2.1 启动画图程序
6.2.2 画图基本操作
6.2.3 绘图工具

6.3 剪贴板操作
6.3.1 剪切、复制和粘贴
6.3.2 复制操作
6.3.3 移动操作

第7章 Windows xP基本管理
7.1 控制面板
7.1.1 启动控制面板
7.1.2 控制面板功能

7.2 更改系统日期和时间
7.3 安装/删除应用软件
7.3.1 安装新软件
7.3.2 删除软件

7.4 磁盘管理
7.4.1 格式化软盘
7.4.2 磁盘清理
7.4.3 碎片整理
7.5 系统自动更新

7.6 系统还原
7.6.1 创建还原点
7.6.2 系统还原
7.6.3 死机及其对策

7.7 添加硬件
7.7.1 打印机的类型和特点
7.7.2 添加本地打印机

第8章 网络应用基础
8.1 网络基础知识
8.2 拨号上网
8.2.1 拨号上网应具备的条件
8.2.2 获得上网帐号和密码
8.2.3 安装调制解调器
8.2.4 新建一个连接程序
8.2.5拨号连接
8.2.6 断开连接

8.3 上网浏览
8.3.1 IE的启动与界面
8.3.2 IE 6.0的新功能
8.3.3 输入网址
8.3.4 超级链接
8.3.5 刷新与出错分析
8.3.6 返回已浏览的网页
8.3.7 使用收藏夹
8.3.8 图片处理
8.3.9 更改IE启动主页
8.3.10 禁用弹出式广告窗口

8.4 基于www的常见服务
8.4.1 搜索引擎
8.4.2 软件下载
8.4.3 网上聊天
8.4.4 网上论坛

8.5 电子邮件
8.5.1 申请一个邮箱(Hotmail)
8.5.2 电子邮件地址
8.5.3 启动Outlook Expi-ess
8.5.4 Outlook Expr-eSS的设置
8.5.5 撰写新邮件
8.5.6 发送和接收邮件
8.5.7 收发邮件中的附件
8.5.8 邮件的答复和转发
8.5.9 删除邮件
8.5.10 邮件的归档管理
8.5.11 使用通讯簿

第9章 实验指导
9.1 Windows XP基本操作
9.2 资源管理器的基本操作
9.3 Windows xP基本管理
9.4 网络应用基础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1.1.1 计算机的主要特征
  “什么是计算机?”——这是一个比较难于回答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计算机这个名词代表了性能极为多样化的一大门类事物,必须弄清楚它们的共性,才能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简单说起来,计算机是一种不需要人的直接干预能自动完成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的工具。这个定义把远至算盘、手摇计算机和电动计算机,近至市面上普通出售的袖珍计算器等都排除在外,就因为这些计算工具一般都不是自动化的,而且不以逻辑运算作为它的主要功能之一。但是,即使是这个附加了若干限制条件的定义,仍然是太广泛了,它甚至把慢速的机电式分析计算机也包括进来了。为了把这种早期用于统计工作的计算机和现代的电子计算机区分开来,有必要强调计算机的快速性,作为上述定义重要的补充特性之一。此外,上述定义没有对参加运算的数据形式给出明确规定,以至于它还可能包括用连续物理量表示数据并基于数学模拟原理而实现计算过程的模拟计算机(Analog Computer)。凶此,还必须规定:本书只讨论数字计算机(Digital computer),它以数字化编码形式的信息作为加工对象。只要不加特殊说明,通常所称的计算机就都理解为数字计算机。这样,我们便可以归纳出一个范围比较确定而全面的计算机的定义:计算机是一种不需要人的直接干预而能够对各种数字化信息进行算术和逻辑运行的快速工具。
  计算机之所以能够以高速处理信息,除了采用高速的半导体器件以外,还必须依靠从计算机内部结构上采取许多“挖掘潜力”的措施,其中,解决信息处理过程自动化问题便是最起码的条件之一。目前计算机解决这个问题都是采用存储程序的方法,即把计算过程表示为由许多条指令组成的程序,和数据一起预先存入计算机的存储端。算题时,只要按一下启动按钮或者从键盘上发出运行命令,程序就会控制计算机按照规定的顺序一条一条执行指令,自动完成预定的信息处理任务。上述高速半导体器件除了能构成快速算术逻辑运算部件以外,还可以构成快速存储器,能在运行中高速完成指令和数据的自动存储。这样,高速开关器件与存储程序结构原理相结合,便产生了计算机的重要特性之一——快速性。假设没有存储程序,那么计算机至多只能像普通计算器一样,用手按键盘输入数据,随送随算,再快的内部计算速度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前言/序言

  从20世纪末开始,人类世界逐步进入了信息化社会。作为支持信息化社会基础的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特别是以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而发展起来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电视技术结合并发展起来的多媒体技术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向学习者传授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入门课程。其内容着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的设置不仅要考虑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更应当注重实用技术的应用。该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只有解放思想,不断更新和大胆革除陈旧、落后的内容,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兼顾全局,才能使课程和教材具有更强的生命力,才能适应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知识不断发展的需要。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电大的公共基础课程,而理工、财经、文法等不同学科学生的知识基础显然有一定的差别,环境、条件和所学专业也不相同,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会使用微机及实用微机软件。因此,在课程内容的编排及教学方法上尽可能地满足各种初学者的要求。模块化结构设计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同学习主体的学习需求。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和远距离教育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由于教学主体正在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以自主化、个别化学习为主,辅以一种或多种媒体完成学习内容的需要,《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体的使用就必须紧密配合,并采取下列适当的教学策略,最终达到对学习者掌握基础知识和培养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和准备学习的活动、内容及不同的媒体资源;
  注意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学习规律,将教学过程划分成较小的独立步子,每一步只完成少量知识点,认真安排和完成各步的进程;
  通过一定的导学方式让学生检验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以便确定下一步的学习内容;
  必须让学生立即知道每一步学习的结果,以增强其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适当的面授辅导帮助学生解决普遍存在的问题;
  强调上机实习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该课程的性质是培养实际操作能力的,不上机就无法掌握课程内容,也不可能达到学习目的;
  加强各个教学过程的管理,注意学习资源的共享和媒体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