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 |
产品展示 |
|
基本信息 |
图书名称: | 人工智能与法律的对话 |
作 者: | [美] 瑞恩·卡洛,[美] 迈克尔·弗兰金,[加拿大] 伊恩·克尔 著,彭诚信 编,陈吉栋,董惠敏,杭颖颖 译 |
定价: | 88.00 |
ISBN号: | 9787208153578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开本: | 16开 |
装帧: | 平装 |
出版日期: | 2018-08-01 |
编辑推荐 |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 本书以多方位的视角,针对人工智能的不同方向,对人工智能和法律提出了独特的专业的见解。 |
内容介绍 |
通过阐释充满争议的法律、伦理和哲学问题,本书揭示了围绕机器人及其调控产生的问题远比人们预计的复杂,尚有大量关于机器人界定和适用的问题等待解决。 |
作者介绍 |
彭诚信,2002年获吉林大学法学院法律学博士学位。1994年7月起在吉林大学法学院任教,1998年12月任讲师;2001年9月任副教授,2004年12月任教授;2005年9月起任民商法学博士生导师。现任民法学教研部主任。2007年起,受聘为宁波大学"甬江学者"特聘教授。 |
目录 |
主编序/1 前言/1 分起点
第一章法律如何看待机器人 一、 什么是机器人/5 二、 机器人可以做什么?/7 三、 机器人法和网络法/11 四、 隐喻的重要性/15 五、 人形机器人(android)陷阱/17 六、 并发症:解围之神/20 七、 结论与最后的思考/20 第二部分责任
第二章精密机器人所致人身损害的风险分配: 效率、公平与创新 一、 精密机器人/30 二、 责任和产品安全/31 三、 产品责任和精密机器人汽车/41 四、 关于基本变化的建议/43 五、 结论/48 第三章运用传统侵权法理论“迎接”机器人智能 一、 引言/54 二、 机器人与自动性/55 三、 法律/61 四、 未来人与机器智能间的互惠适应/70 第四章律师与工程师应当使用 相同的机器人语言 一、 引言/82 二、 系统/83 三、 语言/86 四、 使用/90 五、 使用者/95 六、 结论/99 第五章委托、让渡与法律责任: 专家机器人的前景 一、 引言/107 二、 机器人有哪些类型?/110 三、 设计的不可预测性/112 四、 专家机器人?/113 五、 将机器人称为专家能获得什么?/117 六、 规范性的证据推理/119 七、 人类与机器人的分歧/120 八、 机器人——人类专家分歧的案例/122 九、 法律责任/126 十、 结论/128 第三部分社会伦理意义
第六章开放式机器人伦理倡议与 乘坐电梯的机器人 一、 背景/137 二、 开放式机器人伦理倡议/144 三、 坐电梯的机器人/150 四、 结语/158 致谢/159 第七章以“充分的和具有选择性的开放式许可”限制与 开放式机器人相关的责任和道德问题的应用 一、 采用“具有充分开放性”模型的障碍:架构, 可预见性和责任矩阵/169 二、 克服障碍的潜在解决方案/170 三、 从关于机器人的忧虑中得到的道德许可/173 四、 建议的许可框架/178 五、 结语/183 第八章同意的机器人化 一、 从神话到Gynoid/190 二、 从gynoid到性机器人/193 三、 社会危害与淫秽色情/196 四、 对同意的侵蚀/200 五、 未来的考虑/205 六、 结论/207 第九章扩大对社会机器人的法律保护: 拟人化,移情和暴力行为对机器人对象的影响 一、 社会机器人是什么?/218 二、 机器人VS.烤面包机:投射我们的情绪/219 三、 关于机器人情感依恋的问题/222 四、 扩大对机器人对象的法律保护/226 五、 对财产权的说明/229 六、 我们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保护机器人?/230 第四部分执法
第十章迎接自动化执法 一、 自动化执法的概念化/241 二、 自动化功能的分类/243 三、 迎接自动化执法时的必要问题/252 四、 小结/265 第十一章机器人欢迎电子法吗?一个法律内部的算法实验 一、 背景/278 二、 法律编码化实验/280 三、 小结和未来工作/301 附录A——法律编码任务/303 附录B——设计说明书/304 第十二章机器人审讯的合宪性审查 一、 何谓机器人审讯员?/312 二、 潜在的法律影响/317 三、 建议和小结/323 第五部分战争
第十三章玩忽职守?杀手机器人如何成为军事力量的倍增器 一、 机器人战争/337 二、 关于致命性自主机器人的案例/339 三、 国际人道法的规范/340 四、 技术中立/344 五、 自杀式机器人与《国际人道法》/351 六、 国际人道主义梦游?/358 第十四章生存权(Jus nascendi)、机器人武器和马尔顿斯条款 一、 生存权在国际人道法中的地位/372 二、 马尔顿斯条款/373 三、 一个新兴原则——有意义的人类控制/376 四、 结论/384
索引/389 译后记/403
|
产品展示 |
|
基本信息 |
图书名称: | 人工智能与法律的对话(2) |
编 者: | 托马斯·威施迈耶//蒂莫·拉德马 |
定价: | 118 |
ISBN号: | 9787208165915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开本: | 16开 |
装帧: | |
出版日期: | 2020/8/1 0 |
编辑推荐 |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 人工智能似乎已经颠覆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判断其使用是否符合现有法律规范变得越来越困难。本书分析了人工智能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的事实和法律上的挑战,讨论了应对此问题的相关基础理论,从具体应用场景出发提出了规制建议,旨在不抑制技术发展潜力的同时保留其可问责性、合法性和透明度。社交媒体、自动化决策、金融市场、公共管理、医疗保健…… 十大应用场景,法律与AI同行。通过理论与具体应用场景的实践分析,以求在机遇与风险中,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 |
内容介绍 |
本书深入研究了人工智能对法律制定、法律应用所带来的众多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第一部分探讨了规制人工智能的相关基础理论问题,并得出如下结论:在数据保护上,立法者有义务规范国家对数据的处理,规范人工智能的使用,从而尽可能保护基本权利。在个人自决上,应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法律手段予以回应自动决策系统的巨大风险。在透明度上,建议借鉴相关不透明决策系统的规制经验。在反歧视上,需要从因果关系证明、弱势群体概念等内容出发,对法律进行部分调整。在法律人格上,当智能代理人承担类似老练仆人的功能时,就可以视为法律主体。第二部分从人工智能的具体应用领域出发,在具体场景中探讨人工智能的规制,并探讨了以下问题:在社交媒体中,越来越多地使用人工智工具所产生的法律问题。在法律科技中,重新构建法治并将其嫁接到技术之上的问题。在行政决定中,建立与机器学习算法相适应的内在规则问题。在智慧执法中,可问责性、非歧视以及法律执行问题。在金融市场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其难题。在公共治理中,确定人工智能系统准则的问题。在税收程序中,从风险管理系统的角度研究完全自动化税收程序的问题。在医疗保健中,作为医疗器械的学习机器在监管中的角色、使用人工智能医疗系统时的医患关系及责任问题。在竞争法中,人工智能会产生的默契合谋、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及卡特尔化的系统性倾向等问题。 |
作者介绍 |
编者[德]托马斯?威施迈耶(Thomas Wischmeyer)是比勒费尔德大学公法和信息法助理教授,讲授欧洲和德国宪法、行政法和法律理论。当前研究方向是信息安全及信息社会中的法。[德]蒂莫?拉德马赫(Timo Rademacher)是汉诺威大学公法与新技术学科的助理教授,讲授欧洲和德国的宪法、信息法。当前研究方向是大数据分析的监管框架。译者为: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特聘副研究员韩旭至、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李辉、上海大学法学院讲师金枫梁、大连海洋大学法律与人文学院副教授王黎黎、中共上海市委党校讲师徐涛、东南大学法学院讲师余涛。 |
目录 |
主编序 本书作者 序 人工智能向善 导论 人工智能对法律与规制的挑战 一、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 二、影响的程度 三、法律问题 四、治理模式 五、通过数字善治以履行国家责任 六、法律有效实施的障碍 七、制度及规制的类型 八、作为法律措施替代或补充的道德标准 九、论跨国法的必要性 第一部分 规制人工智能的基础 第一章 人工智能与数据保护的基本权利:为技术创新和创新保护打开大门 一、本章的目标:“打开一扇门” 二、为什么需要打开一扇门 三、如何打开大门 四、没有不带框架的门:立法者和法律学者的责任 第二章 人工智能与自主:自动系统时代的自主决定 一、简介及实际应用 二、自动系统对自主决定的潜在风险 三、法律框架条件:个人自决 四、法律回应的可能 第三章 人工智能和透明度:打开黑箱 一、引言 二、通过获取信息来产生知识 三、通过解释创造能动性 四、未来之路 第四章 人工智能与歧视:对歧视性系统的歧视 一、引言 二、歧视性系统? 三、当前的反歧视法理论与人工智能 四、走向知识创造的范式 五、结论 第五章 人工智能与法律人格:“部分权利能力”的引入——德国法上的“部分法律地位” 一、引言 二、双重困境 三、德国的“部分法律地位”:部分权利能力的引入 四、老鼠和机器 五、结论 第二部分 对人工智能的规制与通过人工智能进行规制 第六章 人工智能与社交媒体 一、军备竞赛和筛选偏差 二、现象论 三、社交媒体规制的概念 四、保护性的社交媒体规制 五、促进性的社交媒体规制 六、结论 第七章 人工智能与法律科技:对法治的挑战 |
产品展示 |
![]() |
基本信息 |
图书名称: | 人工智能与法律的对话3 |
作 者: | [日] 弥永真生,[日] 宍户常寿,编,郑超,郭美蓉 著,彭诚信,[日] 弥永真生,[日] 宍户常寿 编,郭美蓉,李鲜花,郑超 等 译,郑超,郭美蓉 校 |
定价: | 78.00 |
ISBN号: | 9787208172647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开本: | 16开 |
装帧: | 平装 |
出版日期: | 2021-08-01 |
编辑推荐 |
内容介绍 |
人工智能(AI)软件和机器人在商业、工业、军事、医疗和个人领域的日益广泛使用引发了关于这些实体的人际关系的广泛讨论。现代社会对人工智能技术及现有社会和法律安排应对它的能力有着深切和共同的关注。如果人工智能软件程序或机器人实体造成伤害,法律后果是什么?以及机器人的出现会剥夺人的尊严吗?诸如此类问题是本书研究的重点。 本书主要分为12章,分别阐述了人工智能与知识产权、刑事司法、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限制以及人工智能的国际动向等问题,涵盖了人工智能与法律的方方面面,内容丰富。 |
作者介绍 |
编者[日]弥永真生,筑波大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民事法学和会计学及交叉领域。[日]宍户常寿,现任东京大学法学部教授。历任东京大学助手、东京都立大学助教授、首都大学东京助教授、一桥大学准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宪法学、国法学、情报法学。译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郭美蓉、延边大学法学院李鲜花、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郑超、上海大学法学院王涛、上海大学法学院杨扬和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胡晓君。 |
目录 |
主编序 第一章机器人、AI与法律的相关动向1 一、 开篇/1 二、 什么是机器人、AI?/4 三、 由机器人、AI引起的社会变革/8 四、 机器人、AI的社会影响与应对/13 五、 机器人、AI和法(学)/21 六、 结语/24 第二章机器人、AI和法律政策的国际动向30 一、 引言/30 二、 欧洲/32 三、 美国/41 四、 结语/47 第三章机器人、AI与自我决定的个人52 一、 法体系的基础/53 二、 对自我决定自律性的追问/55 三、 无意识地操作与统制/59 四、 追问行为者的人格性/61 五、 对无人格社会的展望/62 第四章机器人、AI剥夺了人的尊严吗?68 一、 引言/68 二、 何谓个人尊重原理/70 三、 集团与个人——围绕个人尊重原理(第二层) 的考察/72 四、 个人的自律——围绕个人尊重原理(第三层) 的考察/81 五、 结语/84 第五章机器人、AI的行政规制88 一、 引言/88 二、 安全确保的法律制度和行政法规/91 三、 现有法律系统和新技术的应对/94 四、 由机器人、AI的普及引起的社会变化/101 五、 机器人普及的社会和行政规制/104 第六章AI与合同112 一、 引言/112 二、 算法交易与现代化合同/113 三、 “人”和“机器”的相互作用中能否产生 合同/115 四、 电脑能成为代理人吗?——美国与德国的观点/122 五、 AI的出现/126 六、 结语/130 机器人、AI与竞争法137 一、 案例/137 二、 竞争法的思考框架和机器人、AI/138 三、 竞争主管部门等关心的问题/139 四、 基本理论回顾/139 五、 执法/140 六、 结语/140 第七章自动驾驶汽车与民事责任143 一、 引言/143 二、 自动驾驶技术的水平/145 三、 以现行法为前提的讨论/147 四、 将来制度设计的可能性/151 五、 结语/154 第八章机器人辅助下实施的手术与法律责任162 一、 机器人制造商的产品责任/163 二、 机器人制造商的不法行为责任/165 三、 知情同意/166 四、 债务不履行责任与瑕疵担保责任/168 五、 能否允许根据合同限制责任/169 六、 远程手术有关的法律问题/171 七、 今后课题/175 第九章机器人、AI与刑事责任183 一、 引言/183 二、 范例/184 三、 自动驾驶汽车与过失犯的成立与否/185 四、 level 4级别以上的自动驾驶汽车与过失犯的成立 与否/188 五、 自动驾驶汽车与生命法益的冲突状况/191 六、 当机器人、AI处于被害者立场的时候/196 七、 结语/198 第十章AI与刑事司法205 一、 引言/205 二、 刑事司法中AI的可能性总论/206 三、 AI与事实认定/208 四、 法的适用判断/217 五、 其他的活用场合/219 六、 法治(法的支配)与AI/225 第十一章机器人、AI和知识产权229 一、 引言/229 二、 机器人、AI内容的传播/230 三、 机器人、AI内容的特征和社会影响/236 四、 机器人、AI的知识产权问题/240 五、 结语/249 第十二章机器人武器与国际法252 一、 引言/252 二、 机器人武器的分类与现状/254 三、 机器人武器的法律规制动向/257 四、 国际法上的争论/260 五、 关联事项的讨论/265 六、 结语/268 参考文献/276 索引/279 译后记/285 |